本篇文章5547字,读完约14分钟

2019年底,中央政府向私营企业发布了一揽子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改善银企关系,鼓励银企建立中长期银企关系。

目前中国的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它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问题吗?如何改善银企关系?上海新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浙商银行前行长刘晓春回顾了我国银企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是重新审视银企关系的时候了。”

他提出了构建银企良性关系的七点建议,强调企业自身必须决定主办银行,主办银行的选择必须明确——企业自身必须明确,银行必须明确接受。这不同于目前银企之间签订的战略合同。

此外,要完善银行风险集中的管理措施。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应分别规定最大的10个客户、最大的20个客户甚至最大的30个客户的信贷比例,还应规定参与贷款的总额和企业的数量,尤其是银行对自己的分支机构应有这样的要求。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日本戏剧《直树班泽》将银行贷款描述为“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原始期

银企之间的固定合作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原则上只能在一个银行网点开户,通常是在企业附近的网点。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相继脱离中国人民银行,但仍是专业银行。企业根据其性质和地域在相应的银行网点开户。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银行账户,不管是哪家银行,都只能在某个营业网点开户。银行网点不能跨地区扩张客户。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当时,为了方便客户汇款,有些企业经常在企业信封上印银行机构和账号,供销人员的名片上也印银行机构和账号。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新的银行机构不断涌现,银行之间的竞争开始了。这样的开户系统显然已经过时了。因此,企业可以选择一家主办银行开立主账户,也可以酌情在其他银行开立辅助账户。起初,账户数量是有限制的,但后来就没有限制了。后来,主办银行和主账户系统似乎不存在。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在企业只能开立一个银行账户或主账户的制度之初,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是一种固定的合作关系,银行是支持者。例如,工行与城市工商企业、中国农业银行与供销社和乡镇企业等。银行有责任帮助企业完成计划任务或年度计划。同时,企业有义务向银行公开各种生产经营信息,接受银行的检查和建议。当企业销售困难时,银行那时会联系当地分行收集信息,帮助企业寻找客户。当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时,银行也会帮助寻找科研机构或设备制造商,并一起参与设备检验和采购谈判。当企业出现流动性或经营困难时,我行将进行深入调查,客观分析困难原因,分析困难是暂时的还是趋势性的,以确定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毫无疑问,这不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完美关系。因为没有竞争,银行本身缺乏提高效率和服务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平等,因此对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现状

银行和企业相对平等,地方政府干预

银行竞争的完全自由化可以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壮大也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就银行而言,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信用社首先受益。最初的开户系统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限制,因为他们没有现有的客户。一旦竞争被释放,他们就是纯粹的攻击者。农村信用社也是受益者。在农村地区,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没有竞争的能力和愿望。只要与美国广播公司的关系处理得好,双方就会和睦相处。特别是在最初的十年里,农村信用社仍然由农业银行管理。在大多数地区,银行和合作社没有分开,客户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然而,郊区的一些农村信用社有进入城市的愿望和能力。四大银行首先受到攻击,然后由于专业分工的取消,它们开始相互竞争。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在这种竞争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往往一开始就争夺四大银行的大客户,因为它们没有现有的客户,为了快速发展业务,也因为它们没有坚实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他们是大客户,这些银行实际上只做了这些企业业务的一小部分。维持客户关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是形式上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类型)。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由于有大量客户库存,四大银行首先有一个客户库存问题,所以他们一开始主要是防御性的。后来,一些银行提出了“保、抢、挖”的策略,即留住老客户,抢新企业,挖其他银行客户。

竞争的手段,首先是贷款指数和规模。其次是贷款条件,包括放宽一些审查要求、财务指标要求、期限要求和担保抵押要求。事实上,风险门槛实际上已经降低了。第三是服务价格,包括存贷款利息、结算费用等。第四,是服务效率。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它不仅节省了许多环节和程序,还降低了风险管理要求,如审查和监督贷款的使用和交易的真实性。最后,是服务态度。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可以看出,在这种竞争过程中,银行和企业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银行有时强,企业有时强,而且一般是相对平等的关系。同时,由于贷款是获得客户的主要手段,风险标准正在降低,这也意味着放松对企业的调查和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出现负面情况或消息时,当然,每个银行首先关注的是自身贷款的安全性,而不是企业的整体情况,所以贷款的取出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小银行只向企业发放了一小部分贷款,与企业无关,也不是企业的主要服务银行。它们是游击式的概念,贷款更直接。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另一方面,相对而言,中小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将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个人绩效评价严格挂钩,这也导致了中小银行个别基层机构的不合理放贷。中小银行不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突然放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情况近年没有发生,但发生在十多年前。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当时,我问一个在中小银行做风险评估的朋友:有些企业只是暂时困难。你突然这样借钱,但企业有破产的危险。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告诉我:我们的评估非常严格。我只能照顾自己,但我不能照顾企业。他还警告我,风险管理不可能是仁慈的。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大银行无法从企业那里获得足够的信息,当企业遇到困难,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面目时,它们只能贷款。在过去的20年里,大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退出风险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也就是说,大银行不把客户视为长期合作伙伴,只要有风险迹象,最大的客户就必须想办法退出。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从企业角度来看,当只能开立一个账户时,单个银行网点的贷款规模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现在在解放区,你可以从不同的银行机构借款;其次,原始的银行贷款、汇款需要很多程序和信息,受到很多限制。现在你可以和银行谈判了。由于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优秀的企业总是处于强势地位,银行成为贷款和资本渠道的工具。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特别是随着债券等新的融资渠道的出现,银行在企业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下降。此时,企业不愿与银行坦诚、充分地沟通,而是带着各种虚假信息在银行间游走,以获取最大利益。一些企业不仅熟练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渠道,还与跨地区银行建立业务关系。这反过来又影响了银行的行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做生意的客户,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是为了及时退出。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在银行的竞争中,企业犯了几个错误:第一,只要他们能借钱,他们就会无限扩张;第二,为了无限扩张,为了获得资本,银行没有向银行充分披露信息,并失去了银行对企业的充分理解和完全信任;第三,在多渠道融资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没有相应提高。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一些企业认为他们有很大的能量,无论什么渠道和方法,他们总能得到资金。但是,由于缺乏对不同渠道的资金特点的研究,它肯定不会得到相应的管理。例如,贷款和债券是负债,但它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债券是向市场发行的,可以流通,债券持有人是可变的。当一个企业出现暂时的流动性困难时,它不能与债券持有人私下谈判,只要它不能兑现其到期承诺,这就是公开违约。贷款是企业和特定银行之间的协议。贷款到期难以偿还,企业有机会私下与银行协商。即使它违约,一般也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市场冲击。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如果企业在资产负债管理中有意识地将债券等直接融资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并在平时与银行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沟通,当遇到暂时的流动性困难时,就不会出现大的雷雨。这个问题存在于许多其他影子银行业务中,如清仓股票债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在银企关系中,地方政府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首先,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鼓励企业过度扩张、高速发展,有意无意地帮助企业向银行隐瞒真实情况,协调银行以企业服务的名义贷款给这些企业。第二,当企业发生风险时,帮助企业逃避债务。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银行核销了更多的不良资产,这相当于利用了当地市场。因此,大会将表扬注销更多的银行分行。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在这方面,银行也是一种矛盾的心态。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希望地方政府干预太多,但是当企业有风险,特别是地区风险的时候,银行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出面阻止企业逃债,帮助银行化解风险。

然而,地方政府往往有自己的权衡。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会尽力防止区域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但如果真的没有出路,地方政府就像上述银行的审批朋友一样,必须应付。如果你还贷给银行,你通常先还贷给当地银行,然后是其他银行的当地分行。最不幸的是,外国银行机构在当地跨地区放贷。有时,为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阻止银行贷款或采取诉讼和其他处置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跨地区放贷的银行通常会率先接受贷款或提起诉讼要求保护,因为它们不关心当地情况。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重新审视银企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是时候重新审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了。当然,重新审视并不是回到过去。我们仍应鼓励银行竞争和创新。

首先,企业需要认真考虑与银行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与银行的关系视为服务买卖关系。如今,许多企业为了产品质量的稳定而严格选择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所以他们不会简单地降低采购价格,而是考虑供应商的稳定经营和生存。为了产品的稳定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专业化,卖方将考虑一定的利益,而不是一次性销售产品。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同样,银行应被视为企业稳定运营的支柱。虽然没有必要进行制度规制,但企业自身必须确定主办银行,企业自身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主办银行的选择必须明确,企业本身也应明确,银行也应明确接受。这不同于目前银企之间签订的战略合同。企业在确定主办行时,要形成一个系统,充分披露信息,充分沟通情况,使主办行充分了解自身的细节,信任企业。主办银行的职能和责任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主办银行的规模至少基本上与企业的规模相匹配。这有以下优点:第一,主办银行可以真正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目前,一些大企业有分散的贷款来源,甚至中小银行,但没有大银行。毫无疑问,面对这些中小银行,大企业处于主导地位,讨价还价具有优势。然而,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企业与这些银行之间的维护成本也非常高。其次,它可以迫使中小银行真正陷入困境,为中小企业服务。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除了管理周期不匹配外,还应合理安排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在负债中的比例,保持负债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其次,银行应该为作为主办银行和非主办银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目前,集团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新的主办银行制度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

第三,监管应允许银行发放承诺贷款,即允许企业根据一定条件随时提取资金的贷款。这种贷款承诺必须包括在流动比率的计算中,也就是说,银行必须为这些承诺准备足够的储备资金,因此,企业必须为未提取的配额支付承诺费。这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流动性。这是外资银行的普遍做法。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第四,改革贷款合同的内容,将企业未来经营的要求纳入合同文本,增加银行对企业未来的可预见性。例如,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股东变动、重大并购和投资等。这也是外资银行的普遍做法。

第五,完善银行风险集中的管理措施。除了最大单笔授信和最大单客户授信外,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应分别指定最大10家客户、最大20家客户甚至最大30家客户的授信比例。例如,对于大银行,可以规定前30名客户提供的信贷占总信贷的比例,这鼓励大银行利用某些资源支持中小企业。这比强制性指标更灵活,更面向市场。与此同时,参与贷款的总额和企业的数量应该受到管制,特别是对银行自己的分行。这尤其有利于鼓励中小银行分行投入更多精力扩大和维护基础客户群,改变游击战作风,防范业务起伏和流动性风险。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此外,银行应将不同规模的贷款银行数量作为授信的约束条件。企业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银行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在做小微企业业务时,一些银行规定客户不能有三家以上的贷款银行。如果在审查时,已经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贷款银行,贷款将不被批准。如果在贷款期内有三家以上的企业贷款银行,它们将自愿退出。这项规定在实践中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大型银行的贷款银行数量不能仅限于三家。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第六,调整对银行账户管理人和信贷审批人产生的不良资产的处罚。一方面,出现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不良资产不完全是账户经理和审批人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客户经理和批准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个人能力、工作失误、失职、调查审查失误、贷后管理失误、与客户串通、客观经济形势变化、企业恶意等实际情况,应由银行独立识别和处理。监管机构可以检查和质疑处理结果。认真追究责任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最后,地方政府要真正做到“发布、管理、服务”。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有必要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但是,在制定计划和政策之后,其余的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和选择,没有必要指导和支持它们,更不用说规定它们应该做什么,给它们任务和指标。例如,一个企业是否上市是企业的选择,不应该变成完成政府分配的任务。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应由企业和银行根据商业可持续性和法律制度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环境和商业环境。执法不应被视为一种经济监管手段。今天应该更严格,明天应该更宽广。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刘晓春: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