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广州4月7日电:稳定外贸:看广东如何缓解“封锁”和解决“痛苦”
新华社记者车晓余定乐
近日,记者采访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看到广东作为一个对外贸易和经济大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了“痛点”,用新渠道、新技术、新形式为稳定外贸创造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渠道:断裂的贸易渠道是“连通的”
广州迪亚贸易中心董事长朱永胜和他的成员公司在恢复生产时处于亏损状态。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DIA的重要加工地。疫情爆发后,原粗粮进出口渠道被阻断,粗粮加工企业面临“无米煮”的困境。
南沙海关企业协调人迅速与相关业务部门合作商讨对策,优化了针对粗金刚石进口的通关流程,创新了“黄金海关二期(保税)+提前申报+陆运工厂检验放行”模式,使粗金刚石从深圳港转移至南沙保税港区。
"新的进口渠道使印度食品工业协会的加工业重回正轨."朱永胜说:“这使得企业急于等待原材料恢复工作,迅速恢复生产。其次,我们可以放心地接受订单,海外客户也可以放心地安排货物在广州配送。”
4月1日,一艘从东南亚出发,为期4天的国际货船停靠在南沙港区,装载了大约20个标准集装箱的水果,主要是榴莲。两三个小时之内,这批新鲜水果就到达了广州江南市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明表示,南沙港区一个月内新开7条国际航线,以东南亚为主要航线,全部为进出口直航,带动“广州货”出国,进口榴莲、椰青、龙眼等东南亚水果。
为支持新航线的顺利开通,南沙海关实施了“非接触式”网上业务处理,通过“到货检验”、“提前申报、分检放行”等措施,大幅缩短了鲜活货物通关时间。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表示,今年南沙港区原本计划增加8条国际航线,现在已经开通了7条国际航线,预计明年还会增加。“国际航运公司和航运公司选择南沙港用脚投票,最能说明国际物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新技术:抵御风险的“硬核力量”
自2月初以来,优利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位于东莞的生产车间从未停止过。然而,原来在生产线上生产的各种工业测量仪器现已成为医用温度测量仪器,如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和屏幕投影红外热成像仪。
优利得副总经理杨介绍说,疫情爆发后,研究人员在原有工业温度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解决技术难题,成功转向医用温度测量产品。
申请相关欧盟商品流通认证后,出口医用温度计将成为优利德今年最大的业务增长点。杨表示,现有产能有所增加,国外需求有所增加。依靠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有营销网络,这一新的出口业务有了很大发展。
同样有希望的还有台资企业东莞亚康宁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耀毅。这家企业今年增资扩产的计划不会改变。该公司在浙江新建了一家工厂,将于今年4月投产。与此同时,它将增加资本,并在东莞建立一个新工厂。
底气来自对产品的信心。雅库宁自主研发的新型无纺布环保材料是替代海绵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家居用品、内衣等领域,是宜家等国际品牌的重要供应商。
王耀毅表示,中国大陆产业链完整,配套设施齐全,具有创新潜力,长期以来对其发展持乐观态度。
新模式:通过改革释放潜力
在南沙保税港区的菜鸟仓库,分拣线自春节以来一直很繁忙。菜鸟国际海关总经理李亚萍表示:“目前,我们全力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稳定供应和顺畅物流。跨境网上购物的优势进一步释放。”
今年跨境电子商务发货高峰提前到来:在3月5日至8日“3月8日促销节”期间,南沙海关发布了185.2万张跨境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保税电子清单,其中为期5天的查验放行清单创下单日商务高峰。
近年来的不断改革为新商业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潘介绍,南沙利用广东自贸区优势,关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大力打造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全球追溯中心、全球精品配送中心三大创新平台,重点解决各国港口跨境数据互联、跨国公司多种贸易模式复杂管理等问题,进一步降低跨境贸易成本。
广东卓志供应链服务集团副总裁杨娟表示,通过监管制度创新,如“先放行入区,再理货确认”,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地国家和不同销售方式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通关,灵活性更高。
今年前两个月,广东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保持良好势头,出口分别增长1.8倍和33.4%。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稳外贸:看广东如何疏“堵”解“痛”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