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0字,读完约5分钟
4月27日,在天津港物流有限公司的一个货场,一列满载集装箱的列车驶离了港区。列车主要装载从日本海运进口的车辆、零部件等货物,将通过铁路运输至二连浩特出口。预计它将于4月30日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该列车运行固定线路“天津港-二连浩特-蒙古”,主要运载海铁联运货物。目前,这条线路每天运送一列火车。天津海关通过创新“港站直达”的运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从港口到火车站的转运效率,并提供了便捷通道、通关预约等便利措施,确保了列车装运的效率。
为了支持天津港国际列车贸易的发展,今年天津海关提出了11项配套措施,优化港口经营环境,规避疫情对外贸进出口的不利影响。截至2020年4月25日,它已经监管了111列国际列车,共12,000个标准箱。
“左舷直升”叠加“船舷直升”
过去,海铁联运集装箱货物从天津港经海路进入我国后,必须卸到码头储存,然后向海关申报,然后安排车辆从码头运至火车站,通常需要2-3天。现在,天津海关创新了操作模式,在卸船时,货物可以通过“船侧直接提升”的操作模式直接由车辆运输到火车站,省去了中间堆货、倾倒等环节,平均时间可以减少到3小时以内。
今年,天津海关依托“船上直运”的运营模式,对国际列车运输的过境货物实施了“港站联运”的物流模式改革。入境时,相关货物可在港口码头卸货时直接装载到港区中转车辆上,然后直接运输到铁路站场进行装卸和装运。
天津海关和天津港集团在理顺港口物流运作“瓶颈”的基础上,力求突破整个运作过程的信息化瓶颈。通过将海关审批指令的电子信息嵌入港口运营系统,完成了网上提箱预约、微信主动推送提箱预计等待时间、船舶装卸动态跟踪等在线服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出,降低了企业在堆场、码头和海关之间的运行频率,提高了企业的获取感。据天津海关统计,自3月20日实施“港场直达”运营改革以来,该运营模式已应用于1198个集装箱。
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荣表示,“港直”经营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中转货物到达天津港到等待装船的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在抗击疫情期间,在线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不外出不开会的网络平台,保证了工作和生产的顺利恢复。
叠加在“自动核释放”上的“无纸化申报”
在新港海关欧洲列车便捷通关窗口,纸质过境报关单等待通关的场景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无纸化报关模式,相应地,海关在收到报关后自动放行货物,从而实现出口中转货物从报关到放行的高效快速通关。
为了优化天津港中欧列车的发展环境,天津海关始终把通关效率放在首位,坚持在通关现场设立专门的窗口,并实施了自主选择通关模式、全面实施无纸化申报、过境申报自动核放行等一系列便利措施。据天津海关介绍,对于中国与欧洲之间通过火车运输的进出口货物,企业可以选择一体化通关或传统的报关方式。对于遵循传统通关模式的企业,天津海关实施了“无纸化报关+自动核放行”的通关模式。企业不仅不需要向海关提交纸质单证,而且货物到达天津港后,海关通关系统会自动审核并发布通关申报单的电子信息,并自动将相关监管指令的电子信息传递给港口部门,方便企业开展港口收发货业务。同时,推广应用通关一体化模式,降低企业的报关数量和通关成本。与传统通关模式相比,这种模式的报关数量从原来的两个减少到一个,企业可以在出入境口岸完成检查放行等海关监管手续,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
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多式联运分公司李翰表示:“中欧列车在天津港的通关方式非常灵活。我们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物流需求,提供更丰富的多式联运服务,如公共铁路和海上铁路。特别是过境货物申报的自动放行,满足了企业对货物到达、申报和放行的及时性要求。”
“海关间合作”覆盖“功能改善”
为充分发挥天津港这一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陆海交汇点的优势,天津海关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和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的海关单位建立了海关间合作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了通关监管合作保障措施,通过加强海关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国际列车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天津海关将重点建设天津港世界级港口,在通关合作、监管一体化、便利措施共享等方面深化与国际列车出入境口岸海关的跨境合作,确保中欧通关更加便捷、物流更加顺畅。同时,海关已采取措施支持改善天津港的铁路集疏运功能。作为天津第一个国家规划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关根据国际列车运输业务的实际需要,组织海关口岸监管领域的业务骨干,全程保障海关监管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将海关监管要求与铁路运输运营规则相结合。推进海关监管与车站运营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天津港建成功能布局更加密集、物流组织更加顺畅、线网更加密集的铁路物流枢纽,为天津国际列车积累实力。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组合拳”释放“叠加效应”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