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罗)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处置企业信用债券违约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加快完善统一规则的债券市场基本制度,构建市场化、法制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二是建立和完善受托人等投资者保护制度,充分发挥受托人与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在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核心作用;三是明确违约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发行人的合同精神,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明确中介机构的责任;四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高处置效率;第五,加强监管协调,加强债券市场统一执法。
该通知应关注债券违约处置的哪些方面?该负责人认为,首先是要明确债券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坚持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各方尽职、平等自愿的原则。
第二,巩固债券募集文件等合同基础。《通知》着眼于企业信用债券的信用属性,进一步强化和细化了契约约束,明确了债券发行等发行文件应包括与投资者密切权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如受托人的责任和义务、债券持有人的会议规则、违约处理机制等,为风险处理港的推进和违约后的顺利处理提供了依据。
第三,建立和完善受托人和债券持有人制度。通知明确引入受托人制度,突出受托人作用,鼓励优化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提高债券持有人会议效率,推动国内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
第四,丰富市场型违约处理机制。在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面向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市场化处置平台,进一步丰富违约债券处置的手段和途径。
第五,加强债券违约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导向约束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强调债券违约时发行人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完善破产阶段的信息披露要求。
根据《通知》,债券违约处理应坚持底线思维、市场化和法治原则、尽职原则和平等自愿原则,充分发挥托管人和债券持有人在债券违约处理中的核心作用,强化发行人的契约精神,加强投资者保护,丰富债券违约处理的多元化机制,严格履行中介机构职责,加强债券市场的统一执法。
在谈到债券违约处置工作时,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和证监会积极发挥企业信用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首先,引入了因违约而转移债券的机制,提高了违约处置的透明度,促进了市场信用风险的合理定价。
二是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债券违约处置司法文件,畅通违约债券司法救济渠道。
三是加强监管协调,统一债券市场执法,推动跨市场执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四,引导市场自律组织发布债券违约处置自律指引,完善投资者保护安排。
第五,丰富市场化处置方式,综合运用各种市场化工具,依法有序开展处置工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一道,在企业信用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加快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券市场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维护债券市场稳定运行。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央行等三部门: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强化信息披露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