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1字,读完约2分钟
(续版本1)
令市场兴奋的是,《意见》对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做出了积极的表述。包括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市场化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和优化薪酬结构;根据法律法规引导员工持股。
王湘南表示,这项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建立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使银行和保险机构管理层以及多条业务线员工的真实工作业绩能够在当年的薪酬结构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在加强员工激励和约束方面,员工持股计划在许多行业和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银行保险机构应积极探索和尝试。
构建银行保险制度体系的思路更加清晰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金融结构,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
事实上,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体系已经提出了一年多。具体应该做什么?《意见》进一步阐述了更明确的规划。
例如,优化大中型银行的功能定位。大型商业银行应努力做强做大,加强各业务条线和子公司的服务整合、流程融合和系统整合,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实现特色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审慎的管理文化,合理确定业务半径。农村中小银行应坚持支农和支持小市场的定位,提升县域服务功能。
“形成多层次、宽覆盖、差别化的银行保险制度体系,是金融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我国金融供求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如期限失衡、主体失衡、机构供求失衡等。
他分析说,在需求方面,小微企业、“三农”等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客观存在;在供给方面,银行方面缺乏优质资产,大量资金无法找到合适的信贷目标,这是不争的事实。“组织本身的供应结构存在问题,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刚认为,一方面,在过去的供给结构中,大银行的比重相对较高,但大银行的偿债能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一些本应下沉服务小微和“三农”的中小银行追求“做大”,偏离主业和地方行为,最终导致供求失衡。因此,有必要促进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根据《意见》,每种类型的组织都应该为其行为和发展设定一个目标,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定位,形成互补性和凝聚力。让一些薄弱环节和融资困难得到更充分的支持。”曾刚说。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 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