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7字,读完约5分钟

"如果你来这里,你一定要带着山、湖、城交融的意境."冬天的黄昏,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沙月岛上的一对夫妇正在拍婚纱照。

“我原本打算去杭州西湖拍摄。现在徐州的环境越来越漂亮了,我也可以拍漂亮的婚纱照了。”新郎刘桦与记者交谈。

徐州以推进优质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生态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一座“百年煤城”,曾经充满了粉煤灰,现在已经由“一城一灰半土”变成了“一城一山半湖”。

从采煤塌陷区到生态公园

徐州市贾汪区磐安湖上泛舟,碧波荡漾,碧波荡漾,草木葱茏。很难想象这个“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游人如织”的生态园曾经是贾汪区的采煤塌陷区。

贾汪区有13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有226个大大小小的煤矿,是当时煤矿数量最多的地区。全区共生产原煤3.6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早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贾汪区被确定为中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2016年10月,随着贾汪最后一个煤矿——岐山煤矿的关闭,贾汪正式进入“无煤时代”。

然而,10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也给贾汪留下了132,300亩的采煤沉陷区,283座光秃秃的荒山,断裂的道路,淹没的村庄和定居的农田。

“过去的日子空是灰色的,道路是黑暗的。年轻人外出时不会回来。没想到,几年后,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贾汪区马庄村村民汪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包厢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说生态很好,有更多的游客,香包卖完了。

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在生态恢复中,贾汪交出了‘一游一游,一农一农,林逸一林,龚毅一工人’的答卷,实施了82个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治理面积6.92万亩。”贾汪区旅游促进中心主任赵振伟表示,2018年,贾汪共有1020万游客,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旅游业让贾汪“真正繁荣”。

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贾汪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徐州坚持“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主张。徐州通过实施“荒山绿化、露山露地、退渔还湖、恢复坝口、生态湿地、退港还湖、扩湖增水”等生态工程,做好了“景观”工作。

今天,徐州有11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4个国家生态示范区。磐安湖湿地公园、云龙湖风景区等景区和绿地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地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1%,居江苏省首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81%。绿色成为徐州市民的幸福背景。

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从“一煤独大”到“高、新、强”

不久前,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纳米半导体技术集团启动仪式和半导体刻蚀机精密部件生产修复项目。这个项目只花了四个月就开始建设并投入生产。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国内芯片制造维修服务技术的空空白。

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缩影。

在徐州高新区,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聚集了120多家安全科技企业和20多家安全科技研发机构,承担了100多个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江苏淮海科技城聚集了3000多家科技企业。徐州科技创新谷已进驻4个院士团队和15名省级“双创”人才。徐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已建成17个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技术等产业创新研究院,5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徐州代表性企业徐工集团近日以“超级汽车吊创新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奖,使中国跻身于三个可自主开发1000吨级超级汽车吊的国家之列。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敏表示,公司已经壮大了R&D,建成了四个全球R&D中心,并独立掌握了一批4000吨履带吊等世界先进核心技术。目前,徐州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多个,大中型工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R&D机构700多个。

“煤海百里”?徐州“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对“再生”的启示。

近年来,徐州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为重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扶持政策和产业升级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四个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即设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和信通技术、生物医学和大健康,已经蓬勃发展。

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2019年前10个月,徐州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9%,其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集成电路与ict、设备与智能制造分别增长17.0%、15.5%和21.5%。

从“古老而肮脏”到“如画”

站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云龙湖竹山风景区的远处,风景如画。然而,几年前,它还是一个矿场和一个破旧凌乱的棚户区。

“从木屋到铁房子再到破瓦房,退休后我再也不想住电梯房了。”在云龙湖附近生活了近40年的老人王德胜感叹道,棚户区改造后,他的退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为了给人们一个干净的云龙湖,徐州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云龙湖景区的生态修复力度,先后实施了污染治理与拦截、森林改造、退耕还林、退渔还湖等生态修复工程。2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危房和工矿企业被拆除,新增和改造面积约256.9公顷。

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近年来,徐州市改造棚户区4500多万平方米,改造600多个旧住宅区,实现了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提升形象的目标。数以千计的工矿企业被关闭并退休,腾出的土地被用于商业、贸易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抓住国家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大好机遇,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四大中心。”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徐州继续推进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项目,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和集中辐射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蒋波)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江苏徐州:从“一城煤灰”到青山绿水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