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9字,读完约10分钟

——贵州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调查

在贵州省安龙县的一个异地扶贫搬迁区蘑菇镇,年轻的母亲们在自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挣计件工资。经济日报记者黄俊义照片

贵州省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有学校。图为贵州省青龙县扶贫搬迁项目阿妹骑拖镇青龙县第六小学的孩子们在覆盖着塑胶跑道和绿色草坪的大操场上运动。经济日报记者黄俊义照片

在中央确定的“五批”扶贫路径中,扶贫搬迁是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全国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近1000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扶贫搬迁。如何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增强搬迁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搬迁”、“稳定”和“脱贫”,是各地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贵州省共实施扶贫搬迁188万人。随机入户调查显示,人们对后续支持措施的满意度为99.8%。这是怎么发生的?为此,《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贵州贫困地区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到2020年,扶贫工作将告一段落。扶贫搬迁是脱贫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应该“得到它”,而且应该保持它。

据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艺溱介绍,截至2019年11月,贵州省共搬迁188万人,“十三五”期间异地扶贫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根据2019年7月的随机入户调查结果,人们对搬迁政策、城镇搬迁、居住环境、干部服务和政府后续支持措施的满意度达到99.8%以上。188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深山老林和落基山脉,搬进了城镇,开始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里不错,但我不习惯回家。”

要使安置人口“稳定”,首先要解决公共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对记者说,贵州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平等”,即加强移民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功能,确保被拆迁人享有同等的城市设施、公共服务和公民待遇,在城镇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公平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如何实现平等?还不如去原址扶贫搬迁项目中的阿梅奇托镇安置点建的小学。

在冬日明媚的阳光下,一群穿着崭新校服的孩子正在覆盖着塑料跑道和绿色草坪的大操场上玩耍。这是青龙县的第六所小学。

这所小学,前身为三宝学校,于2017年9月3日从深山中的三宝彝族乡迁来,与村民们在一起。校长田超(音译)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孩子们去上学,一路上他们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搬迁后,三宝学校成为该县的第六所小学。目前,学校有6个年级28个班,1376名学生,计划学校规模为36个班1620名学生,完全能够满足县城安置区新市民子女的需求。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每人每年享受1800元的全国营养膳食和寄宿补贴,更不用说他们有多开心了。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为了有效解决“迁出后怎么办”的问题,2019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搬迁人员的子女不得因搬迁而辍学。如果现有的教育资源能够满足需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转移和衔接工作,使搬迁人员的子女能够及时入学;如果现有的教育资源有一定的缺口,按照“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学校设施将就地改建和扩建,以满足办学需要;对于搬迁安置规模大、现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要及时调整教育规划布局,与安置点同步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项目,确保教育程度能够满足搬迁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如果没有老师呢?其次,创新编制管理,协调省级教学和行政人员编制,市级调整,以县为主,动态配置,保障安置区教师。例如,桑博学校过去有很差的老师,很多像艺术和音乐这样的课程无法开始。搬迁后,教学设备是最新最好的。县教育局还挑选了49名优秀教师在该县任教,教师队伍可与该县最好的学校相媲美。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它不仅方便孩子上学,也方便搬迁人员治病。

青龙县生态移民局副局长黄宇告诉记者,根据省委的统一规定,每个移民安置点至少设立一个卫生服务机构,为移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此外,上级主管部门将组织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骨干,通过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等方式,为安置点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对搬迁人员中患有严重疾病的贫困人员,要按照政策逐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重新安置的贫困人口将在他们重新安置的县的指定医院住院治疗。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在老村子里,看了几个小时的感冒,去了乡卫生院。现在出去方便!”从三宝彝族乡三宝村搬到阿梅奇托镇安置点的文安碧说。文安碧的新家毗邻主干道,在小楼上下两层,有一个大阳台。厨房、浴室和客厅宽敞整洁,冰箱、洗衣机、淋浴等设备一应俱全,完全符合城市家庭的标准。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上学、治病和生活都很方便。每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设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和廉价购物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医疗、社会保障、法律咨询等多种公共服务窗口。,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一个图书馆、一个播音室和一个思乡厅。每天晚饭后,社区广场的灯都亮着,拆迁户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非常热闹。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这太棒了!现在我回老家参加亲戚朋友的婚宴,无论多晚都要留下来。我不习惯我的家乡!”文安碧说道。

就业和创业得到保障-

做完家务后,如果你有空,就到车间来做

在解决了公共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后,搬迁居民能否扎根?如果群众从贫困山区搬出来后没有生计,那么安置点就没有人了。

贵州省的措施是通过巩固农民工就业、促进本地留守劳动力就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自主创业、支持公益性岗位就业等方式,帮助流动人口尽快脱贫致富,让所有劳动者都有工作、有工作、有收入。

记者来到普安县茶园街,看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宛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茶园街规划面积56.92平方公里,是普安县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共有2,810户家庭(13,670人)搬迁,其中1,851户家庭(8,999名穷人)建立了卡。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走在茶园街,每隔一小段距离就可以看到一个扶贫车间。在一个扶贫车间,记者看到36岁的罗坐在缝纫机前加工鞋面。过去,她除了种些食物来维持生活外,家里没有其他收入。现在,做完家务后,她来到车间和空一起工作,每天挣70多元。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这些扶贫车间位于住宅楼的底层。茶园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条里表示,这一安排是在安置区规划中专门制定的,目的是方便人们就近找工作。她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搬迁户脱贫致富,茶园街引进了贵州正山塘普安红茶公司、蔡华手袋厂等1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每个搬迁户提供至少一个就业机会。在过去的三年里,茶园街为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组织了1093次就业培训。目前,在2071户8283名外来劳动力中,有1863户5507人稳定就业。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企业是否愿意在异地扶贫搬迁地区落户?愿意,并有高度的积极性。

茶园街蔡华扶贫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根据车间吸纳拆迁户就业的比例减免车间租金。例如,他们的车间占地1200平方米,月租金应该是12000元。然而,由于超过80%的雇员是被安置的人,租金完全免除。此外,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扶贫搬迁人员培训就业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吸收搬迁劳动力三个月以上,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每人按规定一次性补助就业500元;企业吸收安置劳动者就业,参照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该省每年确定一批吸纳大量贫困劳动力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并给予每个就业扶贫基地3万元和每个就业扶贫车间1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贵州省也大力鼓励拆迁户自主创业。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拆迁户,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担保贷款,条件是新招聘的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员工的25%(100人以上的企业为15%),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对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已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创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据统计,仅在三年时间里,贵州省就有65.55万外来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或创业,平均每户就业1.62人。搬迁人员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了稳定就业和扶贫。

社区安全系数高-

"把自己锁在门外,让社区干部帮忙开门。"

我们解决了基本公共服务和稳定就业问题。如果社区秩序不佳,缺乏安全感,仍然会没有人留下。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学组织设置、网格化社区管理、规范居民自治”,覆盖移民安置点的所有社区、群体和建筑,为移民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提供组织保障,确保移民安置点的社会稳定和长期稳定。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具体而言,如果安置人口达到或超过10,000人,将设立一个街道办事处,履行社区治理的领导职责;安置人口在10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的,由所在街道(乡、镇)设立一个以上社区居委会,由其管理;如果安置人口少于1000人,将建立一个新的居民(村)小组,并纳入当地社区(村)管理。在安置点及时成立相应的党支部或党组,由所在街道(乡、镇)党委(行业)管理,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可以任命为正式干部,也可以从社区居民中选举产生。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移民安置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是为移民提供服务。不久前,安龙县蘑菇镇安置点A区的65岁老人潘,晚上10点出门扔垃圾,被锁在门外,于是他打电话给社区干部于登峰。于登峰已经睡着了,他立即穿上衣服,跑到老人的门口,用备用钥匙帮老人开门。这样感人的小事每天都在贵州各种扶贫搬迁点发生。

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为了增强搬迁人员的安全感,贵州省全面加强了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警力建设。3000人及以上的安置点设一室一警。如果法律和秩序复杂,人口众多,一个房间里会有更多的警察。开放的移民社区应尽可能实现封闭式管理,实施“天网工程”和“光明工程”,引入智能门禁和火灾传感设施,完善消防管网、楼道照明和安全提示,确保视频监控无死角。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搬出深山,他们的生活这样继续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