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过了腊月二十三,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在粤北韶关南雄市的农村,有许多人回家,挂着红灯笼,家家户户都油炸油饼和准备年货。
1月17日,沈明超的家在尤山镇夏回村,两姐妹专程来帮忙炒油饼。他的妻子孙抱着她的孩子仅仅10个月,并且“抱怨”她不能开始。
“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沈明超面带微笑,刚从工地下班回来,看着忙碌的一家人。他如释重负地说:“虽然今年猪肉有点贵,但我还是买了25磅熏肉,做了14只腊鸭。”祝你今年过得愉快。”
沈明超,37岁,几年前在佛山当厨师,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出乎意料的是,他年迈的父母生病了。2013年,他不得不回到村子里种田。2017年,父母双双住院,儿子被发现患有“脆性骨病”,妻子接受了手术。“那一年是最艰难的。”他说,当时他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这时,驻扎在村里的广东建设银行扶贫小组找到了他,向他宣讲政策,给他建议,鼓励他。沈明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扩大了承包地面积,投资了一个鱼塘。扶贫队通过奖励和补贴政策帮助他买了一辆拖拉机,他鼓起勇气去奋斗。
2018年,两位老人去世,他们的妻子生了第二个孩子。虽然他比较忙,但在扶贫小组的帮助下,他充满了信心,生活也逐渐有所改善。“2019年的日子甚至更好。”他告诉记者,今年有很多事情值得一谈——参加南雄市组织的种植培训班,装修2015年建的房子,买一台新拖拉机...
“今年,我会多准备几亩地来增加对鱼塘的投资。如果手头没有足够的钱,我就借一点。”沈明超说他现在敢借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总是从家里借钱去看医生,我心里没有底;现在,它是在借钱发展和树立信心。”广东建设银行驻村帮扶干部徐南海写了一副对联送给沈明王朝:抓住每一天,创造伟大的事业,不辜负辉煌的未来。
来自尤山镇上火村的彭宪生(音译)在厨房里做油饼。小孙子跑进跑出去玩,嫁给外村的女儿回来帮忙。因为的妻子郭患了多年的中风,她无法担负起做体力活的重任,所以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彭宪生一个人身上。
彭宪生和他的妻子都60岁了,他们家已经种了5英亩多。两个女孩结婚了,但一个儿子在学习。因为他的妻子生病了,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所以他的三个家庭成员都包括在最低生活津贴中。每人每月领取484元生活津贴,1400元生活津贴足够支付生活费用。
"最大的支出是让孩子们上学。"郭说,他儿子在镇上上中学,每学期交1200元住宿费。“近年来,政府每学期补助1500元,孩子的住宿费也省了。”他的妻子彭宪生在村里打零工,有一些收入。
"最困难的事情是十多年前我中风的时候."郭回忆说,当年,他不得不花五六千元去看医生。“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有政府的帮助。看医生几乎不用花钱,而且负担很轻。”
南雄是梅岭脚下的一个县级市。在208个村庄中,有68个相对贫困的村庄有确切的扶贫措施。经过几年的扶贫,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根据广东省的扶贫标准,全市5714户14534户相对贫困家庭中,5579户14173人达到了扶贫标准,68个相对贫困村达到了排斥标准,贫困发生率从4.6%下降到0.07%。(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永刚姜澜)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广东南雄市贫困户走访见闻:负担轻了 信心足了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