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3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记者来到贵州省遵义市亳州区凤翔镇华茂村,看到家家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活动广场上响起活泼的腰鼓声,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浓浓的新年气息。柏油路、绿色小瓷砖、转角建筑、白色粉墙、雕花窗户...在蒙蒙细雨中,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安静和柔软。

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发展特色旅游:荒茅田变成美家园

华茂,曾被称为“不毛之草”,是一个贫瘠的村庄,土地贫瘠,草被覆盖。近年来,通过发展制陶、古造纸等10多个经验项目,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田园旅游,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雅致的华茂家族大院里,记者见到了热衷于挖掘古代造纸术的张。树皮造纸是当地传承了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濒临失传。2016年7月,张在华茂村租了几间民房,寻找熟悉传统造纸工艺的老艺术家,复兴传统工艺,尝试加入新的元素。"公司前期投资70多万元,现有员工5人."张告诉记者,目前,镇、村两级正在帮助他规划和建设一个原料基地、一个生产区和一个体验区。预计年销售收入为600万元,将有50多人就业。

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发展特色旅游:荒茅田变成美家园

“乡愁文化是对人们原生态生活的一种留恋和向往,也是对健康的追求。为了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可以在玩耍后记住一些东西。”张对说道。

“以前的柏油路在哪里!这些都是泥路,晴天满是灰,雨天满是泥。烧制好的陶罐必须运到山里,由人扛着卖。”在华茂村陶艺博物馆,馆长的母亲第一次感叹到。

今年,这位49岁的母亲在她只有13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学习了陶艺制作技巧。经过多年的训练,她在当地的粘土制陶行业出名了。在过去,我的母亲第一次制作陶器,如水罐、盐罐和酒瓶,月收入超过4000元。最难的部分是开火。烧一个窑需要20吨干柴,五六个人三天三夜不能休息,而且都被黑黑的煤烟覆盖。更不用说严重的污染了,次品率高达20%。

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发展特色旅游:荒茅田变成美家园

反贫困斗争开始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母亲首先将陶器作坊从40平方米扩大到400平方米,并增加了电窑和电陶轮,为一场大斗争做准备。游客们络绎不绝地来体验制陶。尤其是在周末和假日,游客们在博物馆排队。成人收费20元,儿童收费10元,他们每天可以赚几千元,这相当于他上个月的收入。用电窑烧陶瓷不仅环保、省力,而且成品率高达99%。现在,我妈妈的第一份收入是每年30万元。原计划在20年内还清的80万元债务将在两年内还清。

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发展特色旅游:荒茅田变成美家园

如今,华茂村的人们用闲置的房子建起了7家乡村酒店、12家农家音乐和8家土特产店,他们真的吃到了“旅游餐”。2019年,华茂村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带动64户贫困家庭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家庭平均收入1500多元。野猫田变成了美丽的家园,贫穷的村庄变成了快乐的村庄!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发展特色旅游:荒茅田变成美家园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