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严寒中,我走进黑龙江省华川县月来镇苏苏村东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负责人李指示十几名工人为草莓摘花。"再过十天,我将迎来采摘季节."
“看看现在每个人的精神,真的变了。”镇党委书记孙表示,2017年4月,他就任镇长的第一天,就有一群人被堵在他的办公室前。”当被问到时,他们都来自苏苏村。再问这个故事,一个人要钱,两个地方,第三个是生活不如意。”
前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派出的扶贫小组在苏苏村落户。特遣队队长师鹏清楚地记得,“村里有745户人家,107户人家戴着贫穷的帽子,只有25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在这个县谋生。”
要富民强村,首先要凝聚人心。过去“村委会里没有人,只剩下锁”,现在实行八点到五点的轮班制;优化干部结构,有2名35岁以下的青年进入村组,干部平均年龄由52岁降至43.5岁;进行家访,两个月内走访全村745户,并将民意需求记录在三本书中。
“家里有一块‘白板’,村干部的电话都在上面。坐在锄头上,你可以通过一个电话找到人。”村民刘凤兰深受感动。过去,我家住在一个泥屋里,木质框架的单层窗户不暖和。2018年,该村赢得了修缮资金,加固了房屋,并更换了窗户。”嘿,现在是20摄氏度。”刘凤兰拿出温度计。
人们团结在一起,贫穷的山脉一起移动。华川县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光伏发电、畜牧业、优质果蔬、高效水稻、富含桦木的电子商务等县级“五大主导扶贫产业”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培育42个农村贫困商业实体,确保贫困家庭通过在当地工作和参与商业活动增加收入。
2018年底,苏苏村取消了贫困上限。华川县的5819户贫困家庭也实现了扶贫产业的全覆盖。县工业办公室主任陈跃龙说:“2019年,平均家庭收入增加了4156元,人均收入增加了2042元。”
人民日报(04版,2020年1月29日)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苏苏村有了精气神(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