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64字,读完约12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仍在继续,全球市场也受到广泛影响。
1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的乙类管理,并对甲类传染病采取防控措施。这一水平与2003年非典的水平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宣布,它不会将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自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即:
1.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爆发;
2.2014年脊髓灰质炎爆发;
3.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
4.2015-2016年的"寨卡"疫情;
5.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埃博拉病毒(2019年7月宣布)。
根据风的分析,以往所有的全球健康风险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包括a股都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根据CICC的分析,进一步比较msci全球市场和主爆发市场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发现疫情对主爆发市场的影响一般大于其他全球市场。
1、非典
回顾2003年的市场,根据中泰证券陈龙团队的研究报告,医药、公用事业、化工、食品和饮料等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表现良好。
其中,医药行业的相对累积超额收益率在爆发期(2003/04/16-2003/04/30)最高,为7.21%,远远超过其他消费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被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病毒防控措施”所“认可”,并受到短期专题投资基金的追捧。
此外,根据医疗部门的内部细分,化学原料制药子部门在第一次非典事件被披露后表现最好。在非典爆发期间,其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7%。同时,生物制品和中药在爆发期也有短期的强势表现。其背后或在非典防控时期,居民考虑的板蓝根、口罩等基本病毒防控措施都与市场热卖有关。
根据光大证券的战略研究报告,在非典集中爆发和市场下滑期间,医药生物产业表现领先,而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落后;在疫情得到控制和市场反弹阶段,医学生物学的表现较低,而餐饮业、旅游业和运输业的表现较高。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报告)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报告)
根据董斌对建行期货的研究报告,a股在非典期间受影响较小,整体市场指数上涨19%。在非典期间,市场进行了两次调整,即2003年3月初和2003年4月中下旬,当时疫情大规模爆发,中央政府采取了全面控制措施。
根据神湾宏源勤泰团队的研究报告,2003年sars疫情主要对销售渠道集中的可选商品消费和更多依赖人员流动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消费产生了直接、实质性和暂时性的影响;此外,工业生产受到轻微影响。然而,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针对暂时的经济冲击进行调整,总体上保持稳定。随着6月后疫情的迅速缓解,消费迎来了V型反弹。03q2明显放缓后,03q3以来经济增速再次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并未影响当时整体经济增长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2003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比第一季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在第三季度迅速上升到10%,第二季度仅受一个季度的暂时影响。另一方面,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趋势。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增长率达到10%,比2002年高0.9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仍保持较高的上升趋势。2004年和2005年,分别进一步上升到10.1%和11.4%,表明整体经济增长没有受到非典疫情的显著影响。
2.h1n1(猪流感)
根据CICC的分析,2009年春季在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地区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底部区域重合。
根据沈万红源的研究报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与之前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落地同时发生,这大大增加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推动整体gdp增长率触底反弹。这种流行病对居民消费几乎没有影响。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6.4%大幅上升至8.2%,这主要集中在促进刺激计划对资本形成的贡献上。从居民消费这一疫情的主要渠道来看,社会零增长速度正在稳步上升,而住宿、餐饮等主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消费需求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3.h7n9(禽流感)
中金公司还分析称,2016年至2017年初的h7n9禽流感疫情正处于全球同步复苏的最后一轮(预计2016年11月美国大选后,大规模财政扩张将升温,中国的供应方改革和棚改货币化将推动这一增长),因此疫情期间的市场反应并不显著。
根据沈万红源的研究报告,201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边际降幅较大,与疫情关系不大。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比第一季度略微下降0.3个百分点。但是,从阻力因素来看,受房地产销售下滑和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这反映了房地产周期低迷带来的压力。同时,当时居民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相对稳定,未受疫情影响。
a股前景
根据中泰证券的战略研究报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2003年非典期间的市场表现可能不能反映当前的市场。
根据这份报告,仅从主题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在短期内对股市预期产生影响(宏观经济将因此受到影响),而在短期内,它会对消费者聚集的行业(如交通和社会服务)产生情绪波动。然而,这一预期将增强市场对反周期操作的信心,并在全年继续推荐高增长、高灵活性、高价值的硬技术和新消费。
根据建行期货研究报告,疫情消息公布后,市场略有调整,主要是基于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影响。在市场充分预料到这一点后,预计疫情后期对股市的影响将会很小,股市的积极因素不会改变。
光大证券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历史上受疫情传播影响的情绪困扰是短期的。其中:
a股:疫情蔓延的不利消息可能会导致市场在短时间内下跌,但市场将持续下跌不到一两周,然后往往会反弹。尽管非典对2003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短期影响,但它并没有改变由基本面决定的周期性上升趋势。
港股:疫情爆发前,香港经济和香港股市一直持续低迷。因此,仅在爆发期,香港股市的表现好于同期a股市场,甚至从第二季度开始见底并进入长期反弹。疫症对香港本地经济及相关企业的影响,很快被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各项支援政策所带来的好处所冲淡。
根据该报告,决定市场总体趋势的基本因素是政策经济周期的基本面。在一周左右的短时间内,疫情的蔓延会通过情绪扰乱市场运行;在一个季度中期左右,疫情引发的情绪担忧不足以影响市场走势,有必要关注经济数据的变化;从一年的长期来看,流行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之前的短期动荡是长期投资者增加头寸的难得机会。
目前,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基本面趋势,而不要过度恐慌。在行业方面,虽然非典疫情的蔓延将在短期内提升医药行业的绩效,但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其对医药行业的积极助推作用将逐渐减弱,医药生物行业甚至会弥补;交通和餐饮旅游等消费行业在非典期间表现不佳;对于汽车等早期强势板块,非典带来的负面新闻影响并没有逆转早期强势板块。
根据工业证券的王和李梅岑的研究报告分析,一些投资者比较了2003年非典对市场的影响。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本轮的关注和保护措施比上一轮强,我们有更多的经验和应急机制,不应该过度恐慌。后续进展表明,每个人都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
根据报告分析,从市场背景来看,2003年我们处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而公募基金刚刚起步。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起主导作用,带动整体”,与国家关注、居民配置、制度配置和全球配置的“四方”相重叠。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拥抱权益时代,养牛的趋势将继续。
根据报告分析,短期内可能会受到疫情和基础数据扰动的影响,中小企业业绩预测将会公布。这些因素给市场带来干扰和修正,但可以给投资者提供购买一些商品的好机会。
债券市场前景
根据华泰证券张继强的团队研究报告,影响债券市场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消费和生产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削弱了经济增长,有利于债券市场;
另一方面,恐慌对股市有影响,从而有利于债券市场。
据该报告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的趋势仍在继续,但类似的突发事件无疑对市场心态和预期产生了一定影响。最近,债券市场的表现被强大的配置力量所主导,这背离了基本面的微弱复苏。然而,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形势仍给中短期经济走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当然,2003年的经验是,类似的事件仍是一个插曲,最终经济将继续按照最初的轨迹演绎。
至于债券市场,报告建议,在流行病期间把握利率债券的交易机会时,应该灵活一些。
根据江海证券曲清研究报告的分析,“非典”引发了悲观的经济预期,利率一度迅速下降,然后在爆发后转向上升。2003年第一季度,影响债券市场的因素很多,债券利率波动并趋于稳定。5月以来,受非典疫情影响,生产、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受挫,利率迅速下降。非典风波结束后,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复苏和不断好转,通胀担忧加剧,货币紧缩,2003年下半年债券利率大幅上升。
据报道,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监测更为密切,通报更为及时。同时,根据最近公布的经济和金融数据,中国短期经济的边际改善是明显的,因此此次肺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暂时不显著。但是,疫情仍处于早期“攀升”阶段,感染病例数仍在增加,因此有必要继续密切关注其后续变化。最近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债券市场,交易大厅可以抓住交易机会,利用这一趋势。另一方面,债券利率接近以前的低点,空的配置价值和交易量都不大。
未来市场前景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的分析,市场对疫情造成的钢材需求下降没有异议,但我们认为,如果需求落在10%的范围内,废钢带来的供应调整足以弥补需求的下降,目前的线期货价格已经跌破电弧炉的成本线,所以如果继续下跌,我们应该注意风险。
根据农产品,《中国证券期货研究报告》对非典时期农产品市场预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于有色金属,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分析称,疫情尚未对有色金属产业链产生实质性影响,预计后续品种的主要驱动逻辑仍将落在各自的基本面和宏观变量上。
机构判断趋势
总体而言,各机构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造成的市场影响普遍持谨慎态度。
天丰证券的研究报告宋提醒,与2020年和2003年相比,经济基本面在短期内处于复苏趋势,但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阶段性影响。尽管疫情始于去年12月,但它更早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的春节更早。考虑到返乡群体的逆向返工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将从第一季度开始显现。
根据建行期货研究报告,疫情对股市的影响:疫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政策措施,如果疫情的蔓延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对经济的影响将会较小。然而,疫情与春节假期不谋而合,国内旅游消费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季度经济数据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根据CICC的分析,在短期内,疫情的发展仍然是决定市场和资产价格趋势的关键。然而,与此同时,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疫情本身并不是市场趋势的决定性因素,过去六次疫情表现的差异也与当时的宏观和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此外,疫情高峰期可能是稳定市场情绪的重要“分水岭”。
在具体配置方面,中信明明研究报告称,我们详细回顾了2003年非典疫情、宏观经济和当时主要资产市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对大规模资产配置提出了建议。在我们看来,现在仍是配置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时候。建议股票应主要由中小企业创造,而债券应长期发行。
(CICC、光大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江海证券等机构的综合调研报告)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以史为鉴 历次疫情事件如何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