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8字,读完约8分钟

年底和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击了武汉。

医院是战场,医务人员是士兵!

84岁的院士钟南山疲惫的脸在高铁上移动。一个接一个,志愿“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医务人员在网上红极一时,一批不避风险、不怕困难的援鄂医疗队让每个人都心生感激...他们坚持在危险的地方,他们是“倒退”到战场上!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这里每天发生多少史诗故事。

敬礼!逆行“白色战士”!

流行病是一种秩序,他们勇敢地倒退

“下一站,回武汉!”

1月22日上午9点,已经踏上归途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晓燕接到医院的医疗救助电话后,立即返回武汉,两个多小时后出现在岗位上。“每个人都在战斗。只有回到战场上,我才能安心。”吴晓燕说。

“我的‘战友’来了。越是危险,你就越要冲到前面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岩最初向医院请假。1月22日,当全家准备好旅行时,她从机场回到了医院。

朱虎刚刚完成援藏工作,被调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担任副院长,1月22日被紧急调回武汉金银滩医院,与同事并肩作战。我收到工作订单的那天,是我女儿春节从北京回到武汉的第二天。朱虎刚刚见到女儿,就一头扎进了金银滩医院。由于害怕传染给他的家人,他一直住在医院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仍然没有时间去看他的女儿。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没有报酬,不怕生与死,随叫随到!""我们可以一起努力遏制疫情,我们可以!""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决心在第一线战斗!"面对疫情,武汉和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战争请柬”上写下了热词。

如果一方陷入困境,各方都会支持。6000多名医疗救援队成员来自北京!来自上海!来自广东!来自四川!来自江苏!.....他们自告奋勇,勇敢地“逆行”,与武汉人并肩作战!

"我们随时准备着去前线!"除夕之夜,上海市奉贤区顾华医院的蔡医生接到湖北省支持志愿挂号通知后,立即报名,一小时后带着传染病科的四名医生和护士出发了。

广东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陈,在除夕之夜刚刚回到广东揭阳的老家。接到援助湖北的通知后,她拿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我妈妈哭着拒绝让我走。把我的箱子藏起来。”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月30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危重病内科护士长徐。在武汉金银滩医院,他通过远程连接入党。除夕那天,她接到了出发的指示,匆匆忙忙地吃了几顿饭,收拾好行李。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上下都这样援助四川,现在轮到我们了。”在武汉红十字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成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传涛说。他和他的团队迅速在支持病房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病毒是无情的,他们不是对危险一无所知,而是在使命的召唤下,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到了战场上!

在与死亡的竞赛中,他们从不睡觉,坚守在前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色区域”,这些术语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然而,武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工作繁重,1.5万多名“白兵”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第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表示,自1月22日开业以来,该院已开设6个24小时咨询室,同时安排9名医生为门诊患者服务,平均每天约有1000名患者接受咨询。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园园自愿成为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如果我们动作快一点,就可以再治疗一个病人。”一次穿上和脱下防护服需要将近半个小时。为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她的护目镜上布满了水滴,她的手出汗,皮肤起皱。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军”的到来,武汉的一些医务人员得以暂时脱离火线。

1月28日,我听说我女儿在战斗了一个多月之后安全回来了。柴英兰的父亲是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医院传染病科的一名护士,他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他们的工作任务很重,病房里有很多危重病人。他们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而危险,……而且他们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每天都在如此高的强度和压力下工作!这是他们的正常状态。然而,他们并不胆怯和退缩。他们不抱怨也不累。他们总是和病人在一起...没有白衣天使。他们只是一群换了衣服的孩子,学着前人的样子,救人一命,抢人的性命……”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紧急救援的医务人员没有休息就冲到了第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石娟梅随浙江医疗队赶赴武汉。根据宋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和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即剪掉了她们的长发。

1月29日零时至4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配合医生救治了4名危重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穿五层衣服,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注射等各种护理措施。休息之后,她在同一天的16: 00到20: 00之间值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所有的小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而且有4个小时没有停止过。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几天后,江苏省医疗救护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声音嘶哑。在过去的几天里,她每天早上都和当地医生一起巡视,指导制定治疗计划。她直到下午2点才吃午饭。当饭菜凉了,她就把它浸泡在沸水中处理。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危险无处不在。“一名战士倒下了,我们仍然有无数的战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迎接未知的挑战!”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黄彦清(音译)在武汉金银滩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得到了支持,她看到一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与时间赛跑,与死亡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流行病作斗争,以几乎失眠的工作热情治疗病人。最近几天,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为了保护病人的生命,他们主动与家人隔离

这些“白人战士”也是父母的孩子和父母。今天是春节。谁不期待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不要读书”、“不要害怕,不要退缩”、“我是医生”和“我们坚持到底”……除夕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里拿着这样一张纸条,为他们所爱的人庆祝新年。

1月31日晚,一张灰色太阳穴的医生坐在走廊里吃饭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里,让很多网友感到苦恼。医生的名字是朱少华,江夏区中医院内科主任。疫情爆发后,“白+黑”每天都掉头,经常深夜回到宿舍休息,但没有回家吃饭。31日,他的家人担心他的健康对他来说太难了。他们煮了一桌子的食物和汤,并一再告诉他回家吃饭。为了安抚家人,朱少华同意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朱少华回家时拒绝进门。他让家人带两个凳子,一高一低,然后坐在走廊里吃饭。晚饭后,朱少华一刻不停地离开了家。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抗击流行病和保卫城市就是保护你的家庭."在采访中,许多医务人员都这么说。

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队已经放弃了原本可以与亲人团聚的春节,来到了千里之外的这里。

43岁的李连祥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副主任。就在几天前,她的父亲去世了,忍受着悲痛。她自愿加入支持湖北的医疗队。李连祥说,虽然他的家人担心他的选择,但他们也支持他,只是为了对他年迈的母亲隐瞒。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内科主治医师陆就有一件“贴身小棉袄”。在他来武汉寻求帮助后,他的妻子给他发了一条信息:“我女儿每天晚上都为她父亲哭泣,拒绝睡觉。”一天晚上,当他终于和女儿拍了一段视频时,女儿不停地哭着说:“爸爸,你去哪儿了?你什么时候回来?”陆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妖怪,他们打完妖怪很快就会回来的!”我女儿安然入睡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是的,这里有无数的父母在和怪物战斗,他们很快就赢了,真的,很快!”

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在武汉和全国各地,许多牺牲个人利益的“白人战士”勇敢地面对疫情,为每个人而战。他们已经下定决心:除非取得全面胜利,否则他们不会撤军!

我祝愿最美丽的“白人战士”获得安全和胜利!

(记者、何勇、冼敢、姚、、宋浩鑫、参加了写作)

人民日报(2020年2月2日01版)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