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1字,读完约4分钟
2月7日,在江西省高安市鹏泰超市,市民们在新增的蔬菜供应区选择新鲜蔬菜进行扶贫。高安市努力疏通扶贫基地蔬菜销售渠道,建立扶贫蔬菜供应区,解决扶贫基地农产品难销问题。李莉(晶晶视觉)照片
解决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治国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碗里一定要有肉和蔬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重要任务,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对“米袋”和“菜篮子”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在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方面取得积极成果,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肉、蛋、奶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4亿吨以上,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到60.5%,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6%。然而,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仍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依靠天气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方面还存在许多隐忧。
国家发改委工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屠省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要始终紧抓稳定农业、农村、农民大局的主线,抓好各项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稳定生产和供应的关键环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坚决守住“三农”的战略后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找出差距和不足,针对重点和难点,采取务实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中国年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仍不稳定。在一些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趋势正在上升。在一些地方,甚至连粮食产量都减少了,种粮的效益也在下降。粮食生产要带头稳定文字、政策、面积和产量。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加强粮食安全监管责任制考核。主产省要努力提高生产能力,非主产省也要提高自给率,各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调整和完善稻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入。深入实施优质食品项目,提高绿色优质食品供应率,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
猪肉是城乡居民的重要“菜篮子”产品。我们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省级统筹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生猪复产,落实扶持政策,尽快扩大产能,确保生猪生产能力在2020年底前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确保猪肉市场供应。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大力发展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猪肉替代品生产,丰富普通百姓“菜篮子”,改善饮食结构。
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证重要有效供给的基础。屠省伟表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是建设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敲门砖”。加快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集约高效利用耕地,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调整制度,引导产销稳定、价格稳定。推进数字村试点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能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发展农村富民产业,把小农户引入优质农业。发展道路是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屠省伟说。要支持各地依托资源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农民共享产业链附加值的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和分红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经济日报记者刘辉)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稳字当头,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