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9字,读完约9分钟
第一,cpi:春节错位和疫情下5个高点的突破
2020年1月,cpi同比增长5.4%,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Cpi环比上涨1.4%,高于去年1月份的春节。
食品和非食品的同比增长率都进一步扩大。在食品项目中,1月份新鲜蔬菜的环比增幅最高,这是由于春节期间需求增加,以及在COVID-19流行病的刺激下供应不足。猪肉价格环比上涨8.5%。在春节的需求下,供需关系依然紧张,但供方生猪屠宰环比回升和中央储备猪肉的大量投放,无疑缓解了猪肉价格飙升的压力。春节期间,除了鸡蛋和谷物之外,其他食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
非食品类商品整体价格温和上涨。在运输和通讯方面,虽然伊朗局势在1月份暂停,但国际原油价格略有疲软,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下跌。然而,由于1月份春节期间海归的大量涌入,对交通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推动交通和通讯的环比增长1.4%。1月份住宅项目同比增长0.5%,环比持平。
第二,cpi趋势预测:食品和非食品的长期划分
未来,随着春节错位效应的消退,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被全年cpi的逐渐下降所掩盖,cpi走势预计全年将会下降。然而,cpi结构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之间的分割将会延长。
在食品方面,疫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主要影响供给方面,而需求方面相对刚性。短期而言,食品价格仍将在2月份受到影响。虽然在第一周,在政府的供应分配下,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再次上涨,但批发和零售价格之间存在偏差,或者反映在该国分散的运输环境中,目前的食品供求仍然相对紧张。从长远来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农业生产,这有利于稳定长期粮食生产。受益于此,预计全年粮食供应将得到保证,粮食价格不会进一步飙升。然而,生猪再养殖的环境更为恶劣,或者说预示着本轮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时期将会比以前更长,前三季度很难看到明显的回落。
在非食品方面,流行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需求方面。除了由COVID-19流行病引起的保健或价格上涨外,服务业、娱乐业和运输业都是受该流行病影响最大的行业。短期来看,今年春节期间,旅游行业完全停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基本停办,交通行业许多省份的跨省公交和城市公交也停办。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甚至超过了2003年非典的影响。从长远来看,COVID-19流行病可能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2-3个百分点。即使第一季度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经济低迷的影响也会大大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需求也不会很快反弹。非食品和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将长期陷入困境。
第三,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第一次上涨时被暴力打断
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增长最快。2020年初COVID-19的爆发无疑会猛烈地打断ppi的上升趋势。原本预计一季度专项债务的落地将推动基础设施发展,但现在疫情已导致整个建筑业和制造业停止运转,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经开始显现迹象。
从长远来看,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一些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仍能在第二季度的反周期刺激下提高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流行病影响下的现金流损失将极大地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
风险预警:COVID-19疫情控制效果低于预期,禽流感疫情蔓延。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第一,cpi:春节错位和疫情下5个高点的突破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高
2020年1月,cpi同比增长5.4%,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Cpi环比上涨1.4%,远高于去年1月份的春节。
(二)消费物价指数的细分:食品和非食品价格总体上升
1月份,食品和非食品的同比增长率都进一步扩大。食品类商品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率降至20.6%。非食品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1.6%。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食品、烟草和酒精的同比增幅仍高达15.2%,推动cpi上涨近4.6个百分点,涨幅近0.7个百分点。其他项目呈稳定趋势,春节期间文化娱乐活动支出增加,非食品部分也增加了cpi的拉动。
在食品项目中,1月份新鲜蔬菜的环比增幅最高,这是由于春节期间需求增加,以及在COVID-19流行病的刺激下供应不足。在1月底疫情的影响下,当地紧急出台控制措施,省市间交通受阻,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供应出现问题。一些城市甚至抢劫,导致新鲜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5.3%,同比上涨17.1%。
除了新鲜蔬菜,1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8.5%,同比上涨116%。在春节的需求下,供需关系依然紧张,但供应方生猪数量逐月增加和中央储备猪肉的大量投放,无疑缓解了猪肉价格飙升的压力。1月份,生猪价格上涨推动cpi同比上涨近3.5个百分点,这是1月份cpi创纪录高位的主要原因。春节期间,除了鸡蛋和谷物之外,其他食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
非食品类商品整体价格温和上涨。在交通运输方面,1月份伊朗局势暂停,国际原油价格小幅走弱,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也分别下跌了3.7%和4.0%。然而,与此同时,在春节期间有大量的返回者(注意,大多数流行病控制措施发生在春节之后),并且对运输服务的需求增加,这导致环比增加1.4%,同比增加0.9%。1月份住宅项目同比增长0.5%,环比持平。此外,春节临近,娱乐服务需求增加,美发、家政服务和汽车维修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2%、4.7%和4.6%。
(三)cpi趋势预测:长期食物和非食物的划分
在疫情影响和春节错位效应的对冲下,1月份cpi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未来春节错位效应消退后,全年cpi逐渐下降将掩盖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预计全年cpi走势将有所回落。然而,cpi结构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之间的分割将会延长。
在食品方面,流行病对食品价格影响的扰动主要作用于供给方面,而需求相对刚性。短期而言,食品价格仍将在2月份受到影响。尽管在政府的供应分配下,食品价格在第一周保持稳定,没有再次涨价,但以北京的高频价格为例,批发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偏差,或反映在全国分散的运输环境中,仍然相对紧张。从长远来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农业生产,这有利于稳定长期粮食生产。
2月4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要求各地不要非法拦截小动物、家禽和养殖动物的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关闭屠宰场、封闭村庄和切断道路,维护畜牧业正常的生产和销售秩序,确保肉、蛋、奶的市场供应。自2月7日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公布了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受益于此,预计全年粮食供应将得到保证,粮食价格不会飙升。然而,生猪再养殖的环境更为恶劣,或者说预示着本轮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时期将会比以前更长,前三季度很难看到明显的回落。
在非食品方面,流行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需求方面。除了由COVID-19流行病引起的保健或价格上涨之外,服务业、娱乐业和运输业都是受该流行病影响最大的行业。短期来看,今年春节期间,旅游行业完全停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基本停办,交通行业许多省份的跨省公交和城市公交也停办。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甚至超过了2003年非典的影响。从长远来看,COVID-19流行病可能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2-3个百分点。即使一季度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经济低迷的影响也会大大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需求的复苏也不会很快反弹。非食品和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将长期陷入困境。
第二,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第一次上涨时被暴力打断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总体情况:同比略有增长
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此外,生活资料价格的按年增长持平于1.3%。
与去年同期相比,油气开采、黑矿采选、农副食品加工、石油加工和有色金属矿采选增幅最大。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具体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17.5%)、黑矿开采(8.9%)、农副食品加工(7.2%)、石油加工(4.6%)和有色金属开采(3.7%)。按月计算,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加工和有色金属开采和选择增加最多。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具体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4.3%)、石油加工(1.8%)、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业(1%)、有色金属加工(0.6%)和有色金属采矿和选矿(0.4%)。
(ppi趋势判断:复苏趋势被暴力打断
2020年初COVID-19的爆发无疑会猛烈地打断ppi的上升趋势。原本预计一季度专项债务的落地将推动基础设施发展,但现在疫情已导致整个建筑业和制造业停止运转,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经开始显现迹象。2月份,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6%,螺纹钢期货下跌7.7%,lme铜期货价格下跌6.5%,与2018年末持平。
从长远来看,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一些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仍能在第二季度的反周期刺激下提高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流行病影响下的现金流损失将极大地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根据我们的计算,在极端情况下(疫情影响制造业生产达三个月),可能会挤出约0.93万亿元的制造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率的影响约为4%。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华创宏观1月通胀数据点评:新高背后 通胀蒙疫情阴影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