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追梦人:傅晓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新井镇九洲街的村民从小就学会了绣绣球,现在他们在景区里有了自己的绣球店。游客带着绣球花来到这里,向四面八方传播巧手的名声。

傅晓艳的记事本

过去,一些绣球花零星出售,收入不稳定。现在,很多景点都会联系我批发绣球花。我把微信的名字直接改成了“九洲绣球”,方便人们查找。

绣球花缝缝补补更灵巧

旧州以绣球花闻名,它也以绣球花命名,被称为“绣球一条街”。九洲街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做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有500多户人家都参与制作绣球。

即便是在刺绣妈妈如云的绣球一条街,傅晓艳(本报记者李宗社摄)也是一只灵巧的手。

冬天的早晨,天色有点晚了。吃过早饭的傅小燕刚刚打开门,村里的老太太们手里拿着装满绣球的小包来到门口。“老人在家绣的,散了不容易卖,卖给我,我卖给游客。”傅晓艳说道。

傅晓艳一边和老太太们聊天一边结账。在愉快的过去之后,她把收集的绣球花放进橱柜,开始摆弄她的商店。

“这个架子上挂着小绣球,每个8元。它们便宜又精致,卖得最好。它们应该放在门上打洞的位置。这个最大的是我店里的标志性产品,也必须展示。”傅晓艳说道。

摆放整齐后,架子上挂满了一排排绣球花。傅晓艳满意地点点头,坐在小圆桌前,拿出橱柜里的绣球花,拿出针线,开始缝纫。

“老太太们有很好的技艺,但毕竟她们年纪大了,有些地方还不够聪明。我会再检查一遍。”傅晓艳认为,卖给游客的每一个绣球都代表着绣球一条街的形象,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在门上加一个微信绣球

"这个大绣球花怎么卖?"

“180元一个。”

“有更大的吗?它可以挂在公司门口。”

“是的,但是那应该提前定制。你可以留下一个地址,直接寄给你。”

傅晓艳保留了客户的联系方式,并相互添加了微信。她的微信名是“九洲绣球”,她的头就像绣球一样。

“现在很多景区都联系我批发绣球(图①:傅晓艳做的绣球。本报记者李宗社)所有人都通过微信联系,只是为了方便而改了名字,方便人们查找。”傅晓艳说道。

定制大绣球是一项单一的工作,一个人需要绣一个月。傅晓艳准备联系其他有更好技能的绣花妈妈,配合尽快完成任务。

依靠景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接待了几个客人后,傅晓艳准备给自己和女儿做午饭。

家里有四口人,最小的儿子在外地上学,女儿因为生病不能照顾自己,丈夫因为女儿不能外出,所以只能在镇上工作。过去,整个家庭的生活来源只是她丈夫微薄的工作收入和零星出售的几个绣球花。

直到2014年,傅晓艳一家才摆脱贫困,转折点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九洲(图③,数据图)位于喀斯特地貌区,群山环抱,水流湍急。依山傍水的村庄构成醉人的山水画,但外人不知道有这么好的地方。“没有游客,我们就没有收入来源。”傅晓艳说道。

近年来,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在主要街道道路铺设青石板,改造住宅建筑立面,完成滨河绿化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吸引游客。

景区建成后,游客增多,绣球一条街的名气也大放异彩。傅晓艳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小商店,她的生活慢慢改善了;她已经绣了30年,并随着绣球花传播到大江南北。

现在,赶上旺季的时候,傅晓燕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向亲戚朋友求助。“但是很多亲戚朋友都在景区找到了工作,很难找到人。”付晓燕笑着说道。

人民日报(2020年2月15日05版)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好手艺 绣出来(逐梦小康)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