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74字,读完约20分钟
随着疫情的肆虐,粮食、石油、肉类、家禽、水果和蔬菜已经通过毛细物流系统从不同的产地转移到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和小城市,然后通过冷链配送到达我们的餐桌,确保我们仍然有足够的原料和材料供应。这个庞大的项目值得一看。
2020年2月20日,我在城市按下暂停键的第25天,也是我蹲在家里的第25天。通过社交网络,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经历了COVID-19流行病的蹂躏,他们的情绪像波浪线一样波动。在平息了最初的恐慌之后,生活似乎逐渐恢复了有序的感觉。目前,当烹饪和体重都是齐飞的时候,每顿饭的稳定都会缓解我们不安的情绪。
除了湖北这个城市和道路封闭的疫区中心外,全国并不缺乏粮食供应。农业审批市场、电子商务、超市和外卖配送已经完全收缩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享受着与往常几乎一致的消费水平。我很好奇,当恢复工作被延迟时,什么样的系统支持我们的正常生活?
你知道,在2018年,我们吃了5540万吨猪肉和1.93亿吨大米,我们平均每天需要15万吨猪肉和52.88万吨大米,这只是我们丰富的食品市场中最基本的两种。我很好奇,大米、面粉、粮油、水果、蔬菜、鸡、鸭和鱼这些保障生命的基本原料背后的供应链,是如何在大规模停工和推迟复工的情况下高效运作的。
01
粮油:粮食自给率超过95%,产业链整合确保价格稳定
春节假期刚过,我的公公婆婆就担心去超市储存粮油。他们担心如果供应短缺,我们的粮食可能会告罄。来自物资短缺的时代,他们对囤积东西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安全感,他们认为酱油拌饭可以忍受饥荒。
我丈夫告诉他们,粮食供应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调整过程,他的钢铁科技人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适度购买,销售终端将根据销售量计划购买量,生产-销售-消费可以保持正反馈机制。粮油企业有合理的春节储备,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如果每个人都在恐慌中购买和囤积,销售终端就会过度购买,并将压力传递给生产终端。在大规模停产的情况下,生产与囤积的不匹配将进一步催化销售终端失控,形成负反馈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在短期内会出现严重的材料短缺。这样,我们抑制住了家里想买更多东西的老人的手。
主食是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由中粮集团、中国储备粮等国有企业大规模生产、储存和销售,以确保国家在面临重大事故影响时,能够统筹资源配置,确保稳定充足的供应。
事实上,中国的主食自给率超过9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6亿吨,连续四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2019年达到6.64亿吨,表明生产端原粮供应充足。
原粮的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是决定消费和供应能否平衡的决定性环节。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主食,中粮集团和中储粮集团旗下的国家品牌控制了近一半的市场供应量。龙鱼的母公司怡海嘉里粮油是中国粮油一体化发展中最大的非国有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它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分销网络。
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除了直接向市场供应粮油产品外,还有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保证国家有充足的粮油储备,丰年储存,灾年抛售,以保持稳定的市场供应和稳定的粮油价格。在疫情的影响下,中粮集团迅速恢复工作,重组产能,重点是恢复工作和增加供应,同时调度和保障供应。2月5日,中粮集团下属144家农业粮食加工企业复工,复工比例超过70%。2月19日,中粮集团旗下的粮油品牌福临门旗下的37家米面厂全面复工。
为了保证疫区粮油产品的供应,中粮集团每天向武汉运送200多吨大米、50吨面粉和面条以及300吨食用油。通过武汉的7个经销商和8个直供系统,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粮油商店等4000多个销售终端供应充足。中储粮湖北分公司中央直属粮食1000多万吨,按人均一公斤口粮的日需求量,可满足湖北6000万人半年以上的粮食需求。可见中粮系统的抗疫情能力。
我们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怡海嘉里为例来看粮油企业的运作模式。怡海嘉里在中国设立了149家控股子公司,全面控制从前端生产、中间粉碎和研磨到后端提炼和销售的整个粮油产业链。加工大米和面粉的原料主要来自东北、河南、江苏、浙江等粮食主产区,市场份额仅次于中粮“涪陵门”;食用油的原料主要来自进口大豆、棕榈等。龙鱼食用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40%,是市场上最大的食用油品牌。
具体到产业布局,怡海嘉里粮油并没有分成家庭。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工厂集中在一个生产基地的方式,在台州、秦皇岛、上海、连云港、防城港、广州、深圳建立了62个大型综合企业集群。企业集群以产业链为轴纵向整合,内部建立统一的能源、原辅材料供应和仓储物流体系。同时,统一管理是在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方面实现的
基于渠道细分和渠道下沉的原则,怡海嘉里在中国设立了31个营销分支机构和24个直销部门,拥有2600多家分销商,覆盖了中国2800多个市县,最终客户超过130万。凭借强大的销售网络,怡海嘉里可以迅速将粮油产品配送到全国各地的粮店、超市和其他消费终端。
此外,为了保证粮油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和配送的效率,怡海嘉里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统。拥有130多家工厂储运及相关物流公司,包括集装箱、码头、船代、海运、仓储、公路、铁路和城市配送的全网络和全渠道业务。截至2018年底,怡海嘉里物流管理的物流仓库占地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拥有可控运输车辆5万辆,自有码头11个,船舶代理站9个。拥有江川海船19.17万吨,自有铁路专用线37公里,铁路罐车300多辆。这相当于怡海嘉里的粮油自带车轮。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月30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禁止擅自设卡拦截、切断交通等违法行为,确保了“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流通效率。
在交通资源极度短缺和生产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怡海嘉里自身的物流系统优势明显。其子公司怡海(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于2月4日恢复生产后,迅速安排湖北送豆粕。目前,已有7000多吨豆粕运抵湖北省荆州市和习水市,9000多吨正在运输途中。所有这些都将在2月底前装运,大大缓解了湖北疫区饲料的短缺。此前,据报道,由于饲料和鸡蛋运输有限,湖北一些农民活埋了10万只鸡。
为了保证粮油的市场供应,怡海嘉里大米加工的核心企业怡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于1月31日复工,每天加工900吨大米。怡海嘉里天津分公司12条生产线全部复工,日产量3000吨中小型包装食用油;自1月28日以来,浙江企业与大米加工企业合作,每天供应89.62万吨大米和10.12吨油。2月1日,两条生产线全面复工,日均产量300吨;安徽分公司1月27日加快生产,每天加工150吨大米和1000吨食用油。
国家控制的粮油企业迅速复工增产,抗击疫情,全国人民安居乐业。
02
肉类和家禽:疫情影响运输和销售,屠宰过程决定市场供应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吃肉习惯,我国的肉禽市场呈现出“国家储备+大规模私营企业养殖+小规模分散养殖”的格局。受疫情影响,主流小规模分散养殖受到严重冲击,中央储备肉不断投放市场。例如,在武汉现场投放了2000吨冻肉,2月14日市场投放了1.4万吨中央储备猪肉,以稳定生猪价格的波动。此外,大企业供应充足(表1),保证了春节前后市场猪肉供需平衡。因此,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吃肉。
春节期间消费量最高的两大类是猪和鸡。受疫情影响,在猪、鸡养殖产业链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游饲料供应和下游屠宰销售。
在饲料供应方面,最大的障碍在于车辆流量和产能恢复。随着新希望、大北弄、正邦科技、海达集团等大型饲料生产企业的逐步恢复生产,饲料供应短缺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早期农民断粮的情况不会再发生。
在屠宰加工方面,受疫情影响,跨地区运输受到限制,生猪和活鸡需要现场屠宰加工。有许可证经营的区域屠宰厂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产能,许多屠宰厂已经满负荷运行,以确保养殖侧的生猪和鸡能够在不压宰的情况下按期屠宰,确保销售侧的供应及时充足,避免短缺型价格上涨。此时,以屠宰和肉类加工为核心业务的双汇有了充分的发展优势。
双汇的开发和经营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上海、山东、四川等屠宰和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区域,可以统筹利用国家资源,化解区域单一市场风险。2018年,双汇发展屠宰了1630.56万头猪,收入289.17亿元。双汇发展在全国拥有销售网络和冷链网络,目前在中国拥有100多万个销售网点,可以实现冷却肉和肉制品在大部分省份的到来。双汇发展的股价从2月3日的26.33元/股上涨至2月19日的35.9元/股,涨幅为36.35%,这是资本市场对水产养殖产业链中屠宰和肉类加工价值的重估。
鸡和家禽养殖业受疫情影响很大。春节期间,大型鸡禽养殖企业一般储备15-30天的库存饲料,足以支持饲料企业恢复生产。但是,由于储备有限,中小型零售型养殖企业在运输不畅的情况下,后续饲料供应不足,导致农民大量倾销,导致肉鸡价格在2月份降至成本价以下。
现阶段,批发渠道在扩大肉鸡数量和解决积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市场消费增长不明显,批发和零售客户坚持经营差价,肉鸡屠宰价格持续下降。然而,经过多次批发和物流转移,肉鸡屠宰的终端市场价格几乎与猪肉相同。
我们以华南地区最大的养猪养鸡企业石闻有限公司为例。2020年1月,石闻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了7588.22万只肉鸡(包括毛鸡、生鲜产品和熟食),同比下降19.55%,同比增长6.04%。春节前后是市场消费的淡季,各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叠加,肉鸡销量和平均销售价格同时下降。
作为猪和鸡原材料的大型供应商,温专注于运输和屠宰,以确保市场供应。在运输方面,温于2019年8月完成了2020年对运输公司的投标,中标的运输公司承包了广州至东莞鼎湖饲料厂等线路,并使用政府发放的车辆通行证完成了固定线路的运输。在屠宰方面,公司各地的屠宰线迅速恢复生产,以确保肉类供应。例如,河源市石闻食品公司家禽屠宰线协调完善了相关开工要求,并迅速投入运行。满负荷总生产能力可达30,000只家禽/天。2月中旬,其员工到达了岗位的一半,预计未来每天将屠宰15000只家禽,这可以解决河源及周边城市地区的家禽屠宰和储存问题。
受疫情影响后,温的股份坚定了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决心,特别是加快屠宰和食品加工环节的建设。
沐源、石闻等已转型为全产业链的水产养殖企业,上游已完成饲料、疫苗、防疫生产能力,中游已将养殖规模从区域扩大到全国,在疫情冲击下仍能保持稳定的产量。未来十年,水产养殖企业的角力场将在下游屠宰加工。
通过屠宰能力的自我配置,水产养殖企业可以控制产销平衡,避免被“屠宰能力”束缚,摆脱原材料供应商的被动地位;加工和销售能力的自我分配、食品品牌的创建和知名度的扩大将有助于水产养殖企业提高其整体毛利水平。
03
水果和蔬菜:原产地直接供应成为主流模式,农业审批市场+尚超保证供应
2018年,全国蔬菜产量为70347万吨,同比增长1.7%。产量的增加是由于播种面积的扩大。2013年至2018年,全国蔬菜产量复合增长率为2.17%,进口量仅为49.1万吨,主要为蔬菜种子和马铃薯、辣椒、甜玉米、辣椒、豌豆等非主要消费品种。2018年,我们共消费蔬菜6.9271亿吨,比2017年增长1.7%,2014-2018年中国蔬菜消费复合增长率为2%。
我们的蔬菜高度自给自足,产量的增长率高于消费量的增长率。在农村,蔬菜基本上是每个家庭种植的,冬季积累的蔬菜如萝卜和白菜可以自给自足。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高度依赖蔬菜供应。随着城市需求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的集中度逐渐提高,形成了六大优势区域:华南和西南热带地区的冬春蔬菜、长江流域的冬春蔬菜、黄土高原的夏秋季蔬菜、云贵高原的夏秋季蔬菜、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夏秋季蔬菜、黄花海和环渤海地区的设施蔬菜。蔬菜种植的安全、生态、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基地直供模式成为主流。
以深圳为例。在我们呆在家里期间,深圳的农资审批市场和超市一直运转正常。在农贸市场,你可以在早上以10元/公斤的价格买到新鲜草莓,在华润万家以4.99元/公斤的价格买到直接供应的新鲜鸡蛋,在永辉超市以3.99元/公斤的价格买到糖橙,甚至比平时的价格还要低。在疫情期间,深圳是如何实现质优价廉的新鲜直接供应的?
必须说,海基兴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海基兴”)是深圳唯一的一级批发市场,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家经销商,汇集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8000多种农产品。目前,它管理的蔬菜、水果、冷冻产品和干货分别供应深圳市民85%、90%、90%和60%的消费。它的供应不仅能满足深港两地居民的菜篮子需求,还能辐射整个华南乃至全国。截至2月17日,海基兴的复工率达到95%,市场经营者平均开工率达到80%,主要蔬菜、水果、加工配送经营者开工率超过90%。除夕夜至20年,海吉星共供应蔬菜80174吨,同比增长21.11%,深圳蔬菜供应总量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海基兴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农产品(000061),深圳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深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34%的股权,为深圳市国有控股企业。农产品以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已有近30年,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长沙、南昌、Xi等3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管理了40多个有形农产品物流园区,包括深圳福田农资审批市场和南山农资审批市场,拥有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在销售方面,海基兴连接了3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资源,可以随时了解各市场每种农产品的供应、销量和库存情况,找出哪些农产品销量增加、库存不足,可以及时运输和补充,调节余缺,保持稳定均衡的市场供应,保证品种丰富多样。这是深圳主要农产品市场水果和蔬菜价格低廉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方面,海吉星与生产基地直接相连(表2),不仅保证了果蔬的新鲜和直接收获、稳定供应和最优价格,而且促进了生产基地蔬菜品种的合理配置。
不应低估这些直接供应基地的实力。
如东莞刘胜农产品有限公司,2018年采购量第一供应商,自有基地8000多亩,合作基地5万多亩,遍布宁夏、云南、浙江、甘肃、海南等国内优势产区。全年均衡供应不同蔬菜品种,拥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平均日加工蔬菜100多吨,年平均销售额2亿多元。
例如,深圳成武金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消费者放心的“有机食品”。它拥有“自然之星”和“月丰寿”两个品牌,涵盖了基地、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在种植结束时,它已经运行了15年。目前,已在5个气候带建设和经营了7个核心有机蔬菜农场,总面积5830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3万多亩。加工方面,深圳有2000㎡有机蔬菜恒温加工车间,北京有1000㎡有机蔬菜恒温加工车间。在销售方面,400家超市,如山姆会员店、永旺、宝马车、彩虹之上、家乐福和华润,有机蔬菜的日供应量在珠江三角洲占70%,在香港占50%;网上供应京东有机蔬菜,每日新鲜和超级品种。
海吉星是连接生产端和销售端的物流配送企业。为海吉星提供产能服务的两大物流企业是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神农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其中,神农国际2018年为海吉星提供的物流服务达1.47亿元。
除了海基兴和农皮市场建立的占85%以上的供应保证体系外,各大超市也是直接供应果蔬的主力军,不同的销售渠道保证了深圳疫情期间果蔬的“完美供应”。如深圳市旺泰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华润万家、人人乐、家乐福、百佳、大润发、正大莲花等大型连锁超市供应“旺泰佳”无公害蔬菜,是一家专业从事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保鲜和配送的高科技农业企业。在广东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国建立了六个生产基地,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单位之一。
04
物流:争夺餐桌的最后武器,平台式冷链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疫情关闭了大门,催生了网上抢食者,所有维持生命的材料都来自电子商务平台。像毛细管一样强大的物流和配送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新城市。电子商务配送已经成为抢餐桌的新武器,冷链物流随着业务量的急剧增加,已经成为新鲜电子商务的一块垫脚石。
受疫情影响,从2月3日至2月20日,风冷链物流指数(884259.wi)上升约21%。可以说,资金流向聚集的地方,资金就流向那里。
在疫情爆发前,新鲜冷链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环节和功能,链条长、环节多、损耗大、服务半径有限。大多数区域冷链企业,其中一些仅服务于冷链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而另一些仅服务于海产品、农产品和其他产品(表3)。
这种多层的中间环节和交易传递环节使得生鲜行业的损失率很高。自2018年以来,国家支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对星级冷链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截至2018年底,中国约有57家星级冷链企业(表4)。
在政府的支持下,物流已经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行业。据新财富统计,自2018年1月1日以来,已有140多家物流企业获得了pe/vc融资。2012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6700吨,2017年上升至14700吨,2018年超过18000吨。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550亿元,2018年达到3035亿元,同比增长19.02%。2018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量达到4.8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20.3%。
这都是购房者的贡献!
2018年,冷链物流市场整合加快,行业巨头并购继续,如中外运冷链物流与招商局美龙的整合、万伟物流收购太古制冷、SF快递与夏回物流的合作。
其中,2018年6月,历时一年的招商局物流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冷链业务整合结束,由招商局美龙、中外运上海冷链、中外运冷链物流投资、中外运普发冷链四家企业投资的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强强联合,中外运冷链在冷链资源、冷藏网点、运输路线、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
在疫情爆发期间,基于平台的冷链物流企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迫使新鲜的冷链向基于平台的供应链演进。例如,2014年11月成立的民营中小平台九拓供应链,通过整合国内外社会化冷链物流资源,为全球生鲜农产品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在疫情爆发期间,九拖布局的配送中心和子仓库成为了供需市场的"监管者"。一方面,生鲜食品供应商可以将产品放入各个地方的生鲜云仓库,并及时实施。低温储存以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它可以根据全国各地的库存及时补充货物,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平台模式不仅优化了生鲜供应链中的许多环节,而且实现了“原产地直供”,提高了市场反应效率,降低了物流绩效成本。
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帮助。除了SF快递和京东家园报道的巨额融资外,中小民营冷链企业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如河南咸宜供应链有限公司获得北京金融街西城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股权投资;杰西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从今日资本和环辉投资获得了2亿元的风险投资。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九拓供应链已完成九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招商基金、郑达(中国)投资、中融国际信托、德通资本、上海广核明静风险投资有限合伙等。
在资本的帮助下,九拓迅速扩张。目前,久拓已在中国开设了25个生鲜配送中心,在中国开设了30个生鲜云仓库(在生鲜云仓库中可控制8个温度区),在26个核心城市进行了布局,在海外开设了15个仓库。有800多条基于云仓库的干支运输路线。中国84%的地级以上城市都有生鲜送货上门服务,产品包括水果、蔬菜、海鲜和水产品、牛羊肉和乳制品
在这场流行病之后,冷链物流将成为资本魔咒的热门目标。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每天吃掉15万吨猪肉、53万吨大米 疫情肆虐下的中国人如何吃饱吃好?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