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0字,读完约6分钟

窄基差指数,也称为行业指数,比宽基差指数具有更高的投资风险。由于该行业明显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投资此类指数基金相对较为困难。拿选择哪个行业来投票来说,大多数人仍然不清楚。

1.窄幅指数能成为固定投资吗?

自去年以来,科技股赚了很多钱,科技基金吃了很多肉。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朋友都持有两个以上的科技基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有固定投资科技基金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但有必要在这里泼冷水——不是所有的基金或行业基金都适合固定投资,尤其是在科技行业。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试想,科技产业和金融能和消费一样吗?科学技术自然会迅速更新,表现和股票价格会有很大的波动,中间的过程容易出现起伏。然而,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和消费领域的业务几十年来变化不大,而且利润丰厚。银行的利润每年要计算几千亿,数百家科技企业的收入可能不如一家大银行,大量消费的酒类和食品也是如此。只要经济稳步增长,它就能继续增长。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第二,拥有优秀蓝筹股的行业基金

这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对于那些有固定投资计划的人来说,比起他们无法理解的科技股,更应该关注业绩突出的蓝筹股。目前,这类股票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和养老行业。

1.消费产业基金

必需品消费行业:是需求最稳定的行业,涉及农副食品、饮料、葡萄酒等。一般消费频率高,单价低,满足了眼前的需求。这个行业也是巴菲特最喜欢的行业。

指标包括:上交所消费指数、上交所80指数、沪深300指数、综合消费指数等。,以及特殊的CSI白酒指数和CSI餐饮指数。

选择性消费产业:需求弱于必要消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得益于人口红利,它具有升级的特征。如汽车、家用电器和奢侈品。

主要指标有:沪深300指数是指可选的消费者交易所交易基金等。

关于消费,让我们在这里多说几句。受突发事件影响,消费类股季报可能很差,但随着突发事件的结束,将会出现明显的报复性消费。因此,目前消费者的标的只适合慢速布局,不适合一次性下注。如果随后的突发事件继续发酵,消费类股将有一个低点。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2.制药业基金

医药行业:每个人都要经历生与死,所以医药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是一个有价值的避风港。即使宏观经济不好,医药行业的整体表现也比宏观经济好。

它主要包括CSI医药指数、CSI医药100指数、SSE医药指数、全能医药指数和细分医药指数。

3.养老产业基金

养老产业:属于概念产业,是一个包括医疗、信息技术、消费和保险的混合产业。

主要指标有:沪深养老金行业指数。

目前,中国人寿养老保障指数只有一只指数基金得到了提升,由于其规模较小,不被推荐。那些对这个行业持乐观态度的人可以购买一些类似的养老基金。

第三,周期性行业基金

上面提到的这些行业指数属于自然容易赚钱的行业,与周期性行业相对应,如银行、证券和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基础设施。

周期性行业是指盈利效果不稳定,盈利状况会周期性变化的行业。这些行业受到用户需求、原材料价格、宏观因素等变化的影响。,并将显示周期性波动。有时,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盈利能力很好,估值很高;有时候,行业的盈利能力很差,估值也会很低。据统计,当行业好的时候,利润有时会是不好的时候的几十倍。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当行业处于衰退时,即处于行业周期的底部时,开始买入;当行业蓬勃发展时,也就是销售处于行业周期的顶端,收入会相当不错。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1.金融业基金

众所周知,证券、银行和保险是主要的金融行业,但保险行业没有专门的指数基金,只有金融指数基金和非银行金融指数基金包括保险业。

金融指数基金是包括证券、银行和保险在内的金融指数基金,包括上交所180金融行业指数、沪深300金融行业指数和全能金融行业指数;非银行金融指数基金是指除银行业以外的其他金融行业的指数基金,包括沪深300非银行指数。

金融股之前就强调过经纪人,因为这个行业是牛市的风向标。只要有强大的市场,经纪人将直接受益,尤其是叠加技术主题的网络经纪人。在指数跟踪方面,主要有沪深全指数和证券业指数。

银行受到经济的直接影响,随着紧急情况的结束,将会出现明显的估值修复。至于要跟踪的指数,主要有中国证券银行指数。

2.基础设施行业基金

这个行业类似于科学和技术。它已经三年没涨了,但是涨了三次。最近,基础设施的铁树也开花了,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对经济刺激的预期。在突发事件冲击经济的背景下,投资、出口和消费可以一目了然,只有投资才能在短期内成为拉动经济的动力。基础设施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长0.11%,这将使基础设施增长9.1%。因此,2020年基础设施的增长率超过10%,而2019年的增长率仅为3.3%。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由于基础设施在早期很少,公共基金,特别是活跃的股票基金,对基础设施部门的分配一直很低。此时,基础设施相关指数基金的优势凸显出来。具体来说,主要有沪深基础设施工程指数和沪深全指数建材指数。

至于这两个指数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十大持仓股票中窥见一二。

沪深基础设施工程指数:十大尴尬股分别是中国建设、中国铁路建设、中国铁路、中国电力建设、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冶金、葛洲坝、中国化工、上海建筑工程和金螳螂,均为工业类股。

沪深全包建材指数:十大尴尬股依次为海螺水泥、东方宇宏、北新建材、冀东水泥、华新水泥、金隅集团、亚泰集团、启宾集团、塔帕集团和上峰水泥。从神湾第三产业来看,其成份股主要是水泥制造企业,占61%的比重,其次是建材、玻璃等与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企业。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显然,两大指数成分股的走向有其自身的侧重点。从过去三年的起伏来看,沪深全指数建材指数相对领先。

最后,这也是一个关键的建议。投资基金时,可以选择基础广泛的指数基金,如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0指数和沪深500指数,以降低风险。在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购买一只行业指数基金相当于一个先进的过程,是对我们投资的补充。

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本文来自财富电力网。未经财富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需合作,请联系卢先生(400-167-7700)]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定投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