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8字,读完约2分钟
雷声山医院在建设和治疗方面显示出惊人的速度。这是怎么发生的,有经验的人有什么感受?
5月4日,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构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大连雷神医疗队第二分队队长、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刘致妤回顾了当时的情况。
刘致妤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到达时,校园正在建设中,这是一个大型建筑工地,许多项目正在完工。如何把这个建筑工地变成一个快速治疗病人的病房,是建筑工人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毕竟,许多病人都在等着进入病房。因此,雷神山医院领导提出了创建病房、接收病房、开放病房的策略。
根据刘致妤的说法,在这种背景下,“战斗”里的医务人员和基础设施工人肩并肩在一个病房里,他们完成他们的收尾工作。医护人员要做好材料准备、信息准备、病房内医院感觉的接受,尤其是负压病房的接受。刘致妤回忆说,就在那几天,武汉还遭遇了多年未见的暴雨天气。每个人都克服了许多这样的困难,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它把一个空白的房间变成了一个统一的负压病房,有了标准的组织体系,满足了医院的要求。此外,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医疗流程,包括如何在许多患者同时到达病房时快速进行分流,都得到了很好的梳理,这充分保证了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地治疗COVID-19肺炎患者。
刘致妤强调,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并没有因为基建和医疗速度而降低标准。整个医院是按照传染病标准建立的,包括负压病房,包括三个区和两个通道。因此,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不缺流程、不降质量、不打折服务,以便更好地为COVID-19的肺炎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正是因为在病毒肆虐长江南北的早期,许多勇敢的人挺身而出,包括早期在武汉的许多同事和辛勤工作的人,也包括托管单位中南医院在内,大家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这家医院建成了具有一定治疗能力的传染病医院。
封面图片来源:记者李彪的每一张照片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索菲亚回声报中文网
标题:雷神山医院建设亲历者回顾:毛坯房如何一天半变成了标准负压病房
地址:http://www.sjx0.com/hsbjw/7632.html